美國婦女雜誌《Working Mother》的一項調查指出,職業婦女照顧小孩的壓力遽增,超過40%受訪女性曾藉酒紓壓,57%的女性也曾濫用藥物來紓解壓力,顯示出現代婦女在工作與家庭付出之間,呈現蠟燭兩頭燒的壓力,實非外人能了解。
美國波士頓某間婦女醫院,曾研究1萬多名婦女與心臟病關聯的結果,發現長期處於高工作壓力下的女性,患心臟病或中風機率較一般女性高4成。其婦產科門診也常發現許多 30-40出頭的職業婦女突然出現月經遲來、頭痛、心悸、失眠等不適,但就醫檢查荷爾蒙正常,經了解身心狀況,才發現是她承受太大工作壓力,造成更年期症狀提早出現。
臺北市衛生局97年調查職場員工身心健康狀況結果發現,女性上班族疲勞指數「中度」以上心理困擾的比率皆高於男性;以行業別來看,工作疲勞指數,最高之前三名產業分別為營造業(43.27)、公務行政業(42.90)及製造業 (40.21)。統計結果亦發現,女性、高學歷、三餐不定時、無運動習慣、藍領工作者及超時工作者的心理困擾與疲勞指數均顯著較高。在疲勞指數方面,女性上班族的個人疲勞、工作疲勞及對服務對象疲勞皆顯著高於男性,可能原因為女性的多重角色,及職場中所遭遇到的工作特質(如職等、職位類型、工作自主度…… 等),但在「工作過度投入」程度則是男性較女性嚴重。解決職場壓力刻不容緩「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一向是解決任何壓力的首要原則。
以下介紹幾項簡單抒解情緒及壓力方法:情緒宣洩法讓職場壓力及情緒有適當出路-情緒喧洩的管道,一般人面對職場壓力情緒方面常是繃緊的,不能放鬆的,如果一直壓抑或消極的為自己找理由、找藉口,做合理化解釋,累積到不能自我控制時,可能造成情緒爆發、傷人又傷己。因此如何適當的喧洩自己的職場壓力,是值得探討學習的。
(一)說出來有機會吐苦水就是一種情緒解脫!對象可能是是值得信任的好友、專業的心理諮商輔導人員,或參加專業機構適和之團體抒壓課程都是不錯的方法。
(二)寫下來嘗試把職場壓力的事件的來龍去脈詳細寫出或條列,進一步自我分析,在書寫中對自我壓力之關鍵及解壓之道自然能了然在心。最近在臉書(Facebook)上,有一群職業婦女成立了現代職業婦女工作壓力及抒壓之道 138期.May. 2011 5 所謂「天阿!給我一杯酒,或我該把我的小孩賣掉(Oh My God, I so need a glass of wine or I am going to sell my kids)」 網頁,目前粉絲應該超過11萬人,透過在網頁上吐苦水,得到陪伴的感受,達到虛擬治療效果。
■ 日記法平時若有寫日記的習慣,每日亦可寫下內心所擔心及煩惱之事,若無寫日記習慣者也沒關係,可以隨時想寫就寫,亦可緩解工作壓力。
■ 文字狂飆法當你內心的憤怒想宣洩但怕被別人聽見、怕丟臉時,可以利用文字書寫盡情的狂罵一番,回著情緒越罵越激昂,罵人的字也也可以越寫越大,越寫越快越潦草,也可以上部落格寫個痛快,但要記住罵完記得刪除及毀屍滅跡,不要留下毀謗他人的證據。
(三)唱出來:
■ 錄音帶法音樂療法亦是職場壓力紓解的好方法,或許您可平常留意哪些音樂可幫助您振奮情緒,另外有那些音樂會讓您心情緩和,準備兩種類型的音樂,視情緒之興奮或消沉,聆聽不同音樂紓解壓力。
■ 洗澡歌唱法自己於家中洗澡時一邊洗一邊唱歌,只要隔音夠好不會遭鄰居檢舉,當個浴室歌王,除了抒壓、娛樂心情效果外,還可以意外的發現可能隱藏的天賦。
■ 海邊大叫法到海邊對著大海大聲喊叫,或是到水裡猛力的拍打浪潮,邊打邊喊直到暄懈怠盡為止。
■ 參加音樂會法如果有自己欣賞的歌手之演唱會,通常會有一些引發正面情緒或熱血沸騰的音樂,讓自己沉醉在其中,自然之情緒職場壓力可能獲得紓解。
■ 卡拉OK法可與好友到具合格安全性的卡拉OK店,一起唱唱歌紓解職場壓力。
〈四)動起來適當的運動有益於職場壓力情緒紓解,例如散步。亦有人用打沙包,或是參加最近流行的「拳擊有氧班」,努力的揮掉壓力、汗水、及多餘的贅肉。
(五)慢下來如果喘不過氣時,問問自己是否因為自己的生活節奏太快了,時時提醒自己慢下來!
(六)靜下來平時多培養一些靜態的疏壓活動,例如書法、繪畫、打坐或插花,除了可增加挫折忍受度、陶冶性情,也可在動與靜之間為自己找到平衡之道。
(七)助人去當當志工,由服務中獲得成就感及滿足感或許也是一種解壓的方法,亦可將過度膨脹的心靈化小,以小我完成大我,做一個施比受更有福之人。
(八)參觀去若有時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有機會到安養院、重症病房參觀參觀,看盡人間生、老、病、死、痛苦及折磨,和自己所遇到的人生逆境相比較下,就感覺自己所遭遇的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作者: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諮商心理師 范文蔚
目前分類:解勞 (2)
- Sep 16 Mon 2013 18:53
工作家庭兩頭燒,現代女性真辛苦~
- Sep 16 Mon 2013 17:55
調整腳步 享受慢活幸福人生
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一不小心就過勞或是惹得疾病上身,因此近年來興起一股「慢活養生」風潮,強調以正常的步調生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 腔科陳家豪醫師表示,慢活的生活態度正在台灣社會發酵,很多高階主管或是企業家,希望反璞歸真放慢腳步,體驗慢活養生美學。< /p>
對於一些生理及心理的阻礙、壓力,我們的身體心理通常可以應付,大部分人也都具有這樣的能力,不過,這些抗壓僅限於短暫的,假若是長期處於緊張或焦 慮中,就有可能超過身體抗壓系統負荷,身體不適症狀也就跟著出現,最常見因為緊張壓力造成的疾病有3大類項,首先是腸胃科疾病,精神方面疾病也很常見,再 來是心血管疾病。
壓力引起的3項常見疾病
壓力會讓交感神經過度激化,相對的副交感神經較弱,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腹痛、下痢或便秘、打嗝、放屁或腹部鳴叫等症狀發生,嚴重就有可能會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主要導因於壓力,使得胃液分泌增加,以及通往胃的血液減少,胃黏膜之抵抗及保護力因而降低。一般而言,在沒有心情壓力負擔的情況下,半個 小時的吃飯時間算是足夠了,但是之後回到工作崗位,由於緊張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身體處於亢奮狀態,此時生理機制的注意力因而也不在處理「消化」這件事情上 頭,所以許多上班族都有胃酸過多、胃痙攣、胃絞痛或脹氣的經驗。
壓力也會導致精神疾病,通常精神緊繃的時候,會心跳加快、腦袋空白、手心冒汗,但是若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卻又不知如何抒發,就可能危及健康。根據一 項調查數據顯示,台灣每4個人就有一個人因為壓力太大,而導致身體器官功能的失調,統稱為「身心症」。在台灣往往因為患者「病識感」不足,所以不會想到要 看身心科,往往只注意身體組織器官功能的障礙而到處求醫,很少注意到心理及情緒方面的問題。臨床上常有患者在診間陳述,自己也說不上來確切在哪裡不舒服, 但是就感覺全身不對勁,有時候會耳鳴、有時候是暈眩,甚至還可能會想吐,這些都是很明顯個人受到壓力時造成緊張,使得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症狀輕微可能透過 生活步調調整就可恢復正常,情節嚴重就可能藉由藥物控制改善。
再者,快速的緊張生活步調也會傷害我們的心臟循環系統。通常從一大早醒來,我們就是被鬧鐘從睡夢中驚醒,大量壓力荷爾蒙就會持續分泌一整天,緊張和 焦慮容易使得交感神經作用旺盛,讓血壓升高、心律不整,使心臟負擔加重,如此會傷害血管內皮細胞,對心血管造成損害,長年啟用這樣的壓力反應,會傷害我們 的心血管系統,造成高血壓、發炎以及血管損壞等情況,甚至導致腦中風的發生。
醫師親身慢活經驗
醫師的工作攸關個人性命健康,每天面對病人,也必須適當的排解壓力,才能維持活力充沛。陳醫師表示,當年輕時體力及活動力都強,不管做事、運動講求 速度好像是理所當然,5年級的他雖然只能算是「前中年期」,不過從20幾歲開始就已經相當重視養生,他的養生祕訣也是奉行「慢」字訣,他認為「慢生活」的 本質並非只是一味的將速度放慢,重點是要讓人「悠然自得」,在工作和生活中適當地放慢速度,以豁達和欣賞的心態來感受周圍的人和事。< /p>
除了均勻的營養成分攝取維持身體各部分所需之外,運動也是放鬆減緩老化速度的好方法,陳醫師只要一有空就往球場跑,喜歡打羽球和桌球,一個星期維持 2天到3天。這個年紀做運動不再強調運動量和效率,反而更重視如何避免運動傷害,而且不比賽避免製造緊張感,只要享受流汗運動的樂趣。
除此之外,陳醫師也會藉由音樂達到讓心靈沉澱,享受「慢生活」的落實,休假時候不要打開電腦埋頭工作,只有古典音樂在耳邊輕柔地迴盪,享受慢活的時 間節奏。他說現代人的生活步調很快,快到連靜下來聽音樂的時間都很少,近年來,大家比較重視到生活品質,出現了一場「緩慢」運動,有人提倡慢慢走、慢慢 吃,也有人推行慢慢看、慢慢說,他則認為慢慢地享受生活,用慢活顛覆快活。
正確規劃退休生活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也讓退休議題逐漸被重視,提前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已經是社會上普遍認同的觀念,不僅要生活,更是要健康快樂地生活,尤其隨著 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逐漸走下坡,健康必須積極地去追求,但不是被動地靠著藥物或營養品的補充。要享受有尊嚴、愉快的退休生活,在基本的經濟規劃無虞之 後,身體的健康和心智的活躍,放慢自己的節奏,找到適合的生活步調,也是攸關退休生活能否愜意的一大關鍵。
在不用天天趕著上班之後,銀髮族最好還是有著規律的生活,建議維持運動的習慣,可以選擇較溫和低衝擊的運動項目,例如爬山、健走、氣功、太極拳、土 風舞等,重點不要「搶快」而是「放慢」,這些通常會有同好同儕參與,在活動筋骨的同時,也可以在團體活動中建立認同感,有效排解過渡期可能出現的負面情 緒。
此外,不管是社區大學或是坊間都有不少適合退休族的課程可供選擇,藉由上課來保持心情上的年輕,如果行有餘力的話,也可以到醫院、宗教社團或是慈善 機構擔任義工,增加退休後的「成就感」與「被需要感」,這都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適合退休後的生活規劃,只要把握了以上原則,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將退休生活 過得很精采,找到自己的生活步調悠然自得,「慢活概念」既簡單又很個人化,目前正在改變世界的面貌與想法,你也準備加入了嗎?
文章提供自 本院人力資源處 張雅婷小姐
原始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 文/王淺秋 諮詢/陳家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