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職場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家庭醫學科

諮商心理師
范文蔚

 103年度職場心理健康促進計畫

(一)計畫目標:

  1. 定期宣傳職場心理健康促進方案。

  1. 提升員工抒解壓力及職業倦怠之預防知能。

  2. 評估員工心理健康指數,篩選高危險群。

  3. 針對高危險群,提供諮商輔導處預。

  1. 持續更新員工心理健康促進網站,提供員工更簡便、更精緻的輔導媒介。

  1. 提供多元的抒壓環境。

    (二)目標對象:醫院全體員工

(三)實施策略與方式:


 

實施策略

辦理全院職場心理健康促進策略宣導講座。

辦理全院普查,篩檢高壓力族群。

建置員工接受心理健康促進服務之因素調查問卷。

轉介高壓力群參與後續輔導

提供專業諮商輔導

評估「心靈補給站網站」的使用效益

舉辦員工文康旅遊及文康社團

辦理相關輔導團體及讀書會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的態度讓你無往不利

 

 

當學歷不再是進入職場的唯一門檻;當專業/能力不再是穩定就業的唯一保障,究竟什麼才是讓自己在職場上無往不利的決勝 關鍵?想知道海內外享譽盛名的美食企業,在人員招募中,不強調工作經歷,放寬學歷條件,但期待求職者具備“主動積極熱忱、刻苦耐勞(收銀專員)或積極主 動,學習認真(點心學員) ”的原因嗎?著有『人生處處是機會』,也是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的李成家董事長,強調在劇變中穩健前進、立於不敗的就業哲學,除文憑外,還包含什麼?

 

  什麼可以透過學習及後天培養,得以突破過去就業困境且能獲致成功的決勝關鍵?就是『對的態度』。態度可以傳遞第一印象,是比語言更快的一種互動訊息,戴晨志博士就曾以「人的態度,就是自己的形象廣告 」描述態度對人的影響!

 

  對的態度雖不是從業者唯一的條件,卻是必要的因素;對的態度雖不是從業者晉升的手段,卻可與個人品格產生連結;對的態度雖不一定可以轉化為價格,但卻有助於提升從業者個人價值。

 

  尤以對服務業的從業人員而言,對的態度,究竟發揮了什麼樣的助益,可以成為他們在服務領域上無往不利的推進器呢?

 

1.  熱情的態度將人推進服務領域的突破層

 

熱情所散發出的感染力,許多時候是超乎自己想像的,一個熱情的人,嘴角的微笑帶動眼眉的改變,讓相視的人,嘴角與眼眉也不由自主的一起起舞;擁有熱 情態度的服務從業人員,不會輕易的被問題困住,從AB的直線關係中,他仍會從不同的角度中看見可能性,發掘不同的脈絡。

 

2.  專注的態度將人推進服務領域的成就層

 

專注是有效掌握細節與工作的訣竅,專注的人可以聚焦,因此不會受到環境和人打擾,專注所帶出的工作效益,是加乘的;擁有專注態度的服務從業人員,對細節關注,對小處著手,會帶給人一股很深的信賴與安全感。

 

3.  積極的態度將人推進服務領域的創新層

 

積極是不停留在原處,是充滿行動力,並朝向一個可以不斷超越的方向前進,因此可以經驗到開拓過程裡意外的驚喜;擁有積極態度的服務從業人員,會在一條冒險的路徑上,發現新的點子,看見更多的可能性,採汲到更多豐碩的寶藏。

  

4.  謙卑的態度將人推進服務領域的永續層

 

謙卑的態度是不驕傲,不自卑;謙卑是不和他人比較,謙卑的人知道自己生命中有缺失時,會用愛與接納的眼光看待自己;擁有謙卑態度的服務從業人員,會微笑的接下每一個困窘的情境,會願意彎下腰側耳聆聽,然後,真誠的彌補缺失,為自己創造下一個服務的機會。

 

5.  堅持的態度將人推進服務領域的成功層

 

堅持是一種對自己的選擇和對他人的承諾,堅持的人,會在遇到挫折、面臨挑戰時,說服自己前進不後退;擁有堅持態度的服務從業人員,會為自己找到面對而不是放棄的理由,就因為面對了,不僅讓潛能有了發展的機會,更取得達到目標的機會。

 

6.  自律的態度將人推進服務領域的被信任層

 

自律是一種自我管理的能力,包含時間、情緒及財務管理等,自律的人,有獨立作業的能力,也能夠訓練與要求自己;擁有自律態度的服務從業人員,會看重角色所賦予的權利與義務,也會為自己量定界線,提供服務充滿自信卻不隨便。

  

7.  正直的態度將人留在成功的最頂層

 

不同於上述各項態度,正直是一種可以將人留在成功最頂層的重要態度。正直是不扭曲,正直的人確保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誠實無畏,裡外合一,是企業維繫重要的關鍵要素;擁有正直態度的服務從業人員,不會盲從市場需求或個人利益,不隨波逐流卻會堅持對的立場。

 

  態度可以型塑從業人員的風格,在職場上擺出態度,可以讓人看出你的不一樣,一個或更多對的態度,可以在從業的環境中產生極大的影響力;做出來的態度永 遠比說的態度更有魅力;什麼時候,開始重視態度,你的職場資產就開始累積存款!讓對的態度成為你在職場上無往不利的推進器!

 

參考文獻

  • 104人力銀行。2013.10.02。取自: http://www.104.com.tw/jobbank/custjob/index.php?r=cust&j=4c70436d485c3e6848323c1d1d1d1d5f2443a363189j99&jobsource=checkc

  • 李成家(2009)。人生處處是機會。台北:二魚文化。

  • 戴晨志(2006)。讓你成功的100個信念。台北:時報文化。

 

作者: 台中「張老師」中心社工師 潘美玲

資料來源: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Q勝過IQ的關係經營

 

 

    友好的職場關係,能讓工作更順利、擁有正向的能量與情緒;學習與不同的人相處,勝於不斷換工作,企圖尋找良人。

 

  在員工協助服務方案的調查發現,有47%的員工離職是與同事、主管或部屬相處不好,以至工作不順心、職場發展不順利或爭執過多,導致身心俱疲、壓力過大、不想面對人際議題(勾心鬥角、權利爭奪、職場人際氣氛差等)所致。

 

  其實,捫心自問,我們都會發現自己可能有「如果今天公司裡哪位同事或主管離開了,我可能會比較喜歡去上班,或是上班的心情會不一樣……」的心 情。腦海中,難免會出現一至二位令自己感受不佳或看不順眼的同事或主管(若此時你想出許多位,或是幾乎所有共事的同事都不喜歡,甚至快要整個部門的名字都 出現在腦海時,就該換自己要檢討,是這些人真的令人討厭?還是應該自己需要調整?)

 

  這些人會出現在不受歡迎名單中,可能是因為平日互動時,有許多不好的經驗或挫折,如被占便宜、被比較、說話不中聽、溝通不良,甚至是價值觀的不同。

 

  曾有人力銀行針對「上班族職場十大願望」進行調查,發現十大願望中有兩項是希望能經營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努力贏得主管芳心」、「營造公司同事間融洽氣氛」,被認為是職場中的重要目標。

 

與眾不同的人際場域

 

  我們的工作時間占清醒時的2/3,與同事的相處遠遠超過與親人朋友相處的時間;職場人際關係好壞,對於工作表現、壓力狀態、情緒起伏的影響,由此可見。

 

  建立良好工作關係的關鍵,首重溝通。知識與技能,只看得到競爭力,經過學習或經驗即可成就,而許多人轉換職場或掛冠求去的理由,常與個人的專業技能無關,而是受人際因素影響,或是沒有能力建立人際關係,致使工作不順利。

 

  職場的人際之所以比一般人際困難,是因為職場溝通具有下列特性:

 

  • 不可迴避性:一般人際溝通可以選擇互動的對象與方式,但是職場中因工作的需要,無論我們喜歡與否,都必須與之互動。

  • 高壓力性:職場的溝通環境講求時效與標的,加上職位階層化明確,所以在溝通上是很有時間與權力的壓力。

  • 高效率性:工作上的溝通講求「快、狠、準」(快速、忽略個人感受、準確),所以容易忽略溝通者的個人感受,甚至壓抑溝通當下的情緒。

  • 高針對性:許多在職場的溝通是針對特定事件與特定人員,甚至是針對這些人事進行檢討,因此常會導致員工不愉快或有被指責的感受。

  • 非正式關係影響正式關係:職場人際有所謂的「圈內人效應」,即與主管非正式關係愈密切的同仁講話愈具有影響力,所以有時會出現主管派或非主管派的互動衝突。

 

  這些特性讓職場溝通與人際,不再只是兩人的問題,更多是職場環境所致。

 

平等、尊重,進退拿捏得宜

 

  人際關係有如翹翹板,需要時常保持平衡。人際互動要以平等和尊重為原則,除了要有概念還要有行動,並且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及獨特性。

 

  所以,要經營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必須掌握好下列五項原則:

 

  • 1.尊重上司的職權:尊重主管的考核權、獎懲權、專業權、階級權等,適度表達自己的意見,但仍需尊重主管的管理權責與決定權。

  • 2.不要擺臉色讓別人承受:不要情緒化,與人意見相左時,應先整理好自我情緒,暫停討論或藉故喝水、上廁所,離開戰場,等情緒緩和後再回頭討論;盡量理性溝通,因為面色不善、口氣不佳,往往容易造成更大的誤解。

  • 3.隨時留意小細節:日常生活裡多彼此關懷,適時關心、貼心,尊重口語、肢體。小細節可以贏得大友誼。人際關係靠平日好感的累積,如同銀行存款,小小的積蓄是方便日後磨擦時的提用;關係存款愈深厚,相互的包容度也就愈大。

  • 4.知所進退、彈性應變:進退是一種藝術,進退得宜可緩和衝突,不要得理不饒人,理直可以氣平、氣和,而非氣壯,氣若壯了容易忽略感覺,造成情誼的磨損。

  • 5.敬業態度及提升專業:敬業加上專業,可為自己在職場的人際關係加分。不要忽視合作的重要性,埋首工作創造個人價值並非不對,但仍須記得隨時相互支援,魚水幫襯,才能有更大的成效。

 



 

衝突難免,以解決問題為重點

 

  當下屬間發生衝突時,做主管的需注意是否要介入處理。如果事出有因,建議以關心的立場,分別向兩造尋求瞭解、給予關懷,並詢問是否需要協助。若已影響工作進度或團隊氣氛,則建議處理如下:

 

  • 1.讓對方知道你已注意到他們的問題和狀況。

  • 2.讓對方有機會說明他們的狀況:先聽聽同仁的說法及感想。

  • 3.讓對方知道你希望他們的改變:讓同仁瞭解他們因人際互動不良對工作或團隊合作的影響,以及就主管及組織的立場,期待他們能改進或改變的地方。

  • 4.解釋個人問題不處理,公司將可能採取的處理策略:提醒員工,若一意孤行而造成工作成效不彰或損失時,則必須面對的壓力和懲處為何。

 

  如果是自己與同仁發生衝突,任何人心情必定不佳,建議可先向對方說明自己暫時無法認同對方,需要整理後再行討論。詢問對方是否可先暫緩五或十分鐘(離開討論空間安靜一下,或至茶手間洗個臉、喝杯水等),待雙方情緒整理平緩或思考清楚後,再行討論。

 

  若無法立即離開衝突現場時,記得提醒自己:1.衝突的發生是認知上的不同,而非對對方不滿;2.衝突的延續是情緒的問題,非事情本身的嚴重 性;3.先瞭解對方的心情,再處理雙方的期待落差;4.讓先提出問題的人先講完;5.努力尋求共識或各退一步,為自己留一個臺階(理智上維繫長久關係), 也給對方一個臺階(情緒上得饒人處且饒人)。

 

       *     *     *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難,讓自己從愉快的心情開始,以同理心去細心經營,分享彼此的觀點、尊重彼此的想法與做法,包容對方的過錯、接納彼此的不同,平日多做友好儲蓄……。

 

  職場是我們花最多時間的地方,等於另一個安身之所,同事也等同於另一種家人;友好的職場關係,能讓我們的工作更順利、擁有正向的能量與情緒。學習與不同的人相處,勝於不斷換工作,企圖尋找良人。

 

  經營現在、累積未來,人我關係就能更和順愉快了。

 

作者:社團法人新竹生命線協會 黃智儀督導

 

資料來源: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處理情緒比處理事件更需要用心

 

    面對情緒事件,主管需要有先處理員工的心情再處理事情的概念,才不致讓事件更難處理或是影響團隊。

 

  May最近總覺得主管Peter不公平,在工作上總是偏袒Karen,明明就是Karen的錯,卻都怪罪到她頭上,甚至為了維持部門良好的工作 氣氛,還會多禮讓、包容Karen;遇到兩人發生工作衝突時,Peter也不想多介入,只是要兩人自己去好好協調,甚至會因為May的脾氣較好而希望她能 夠多妥協。這些,都讓May工作愈做愈嘔,常常萌生辭意。

 

而對此類因為同仁間的情緒而出現兩派對立的狀況,身為部門主管的Peter也十分頭大,不知該如何是好。

 

複雜的人際環境,引發更複雜的情緒衝突

 

  隨著自我意識的抬頭與世代轉變,過去員工隱忍自我情緒以換取職場和諧與工作權的安穩已經有了改變,現今愈來愈多的員工在職場中會以直接或間接的 方式,來表達自我的感受並爭取自身權益,致使職場中因人際或工作而出現的情緒問題愈來愈常見,同事間也開始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如不悅的表情和口氣、用力丟 擲物品等)來表達自我情緒。因此常常有主管感到錯愕,為什麼同仁的情緒狀況愈來愈多?同事間衝突的頻率愈來愈高?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同仁個人的問題,反而是因為社會及時代的改變,讓大部分的人愈來愈懂得顧及、爭取自己的權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情緒 常常也會導致職場上工作關係的緊張和氣氛不佳。倘若因此導致長期衝突,可以想見,對於公司的生產力及團隊合作,將造成極大的影響。

 

  職場情緒的處理往往受到職場中權力結構與目標導向的影響,一般主管在介入處理相關事務時,往往都會以理性的方式進行,將焦點著眼於「你為什麼會 有情緒?幹嘛要有情緒?有這麼嚴重嗎?不能好好講嗎?」這類安撫性,甚至帶有指責性的言語,以期員工能夠自我控制、處理與化解這些情緒。

 

  但我們也可以發現,多數的職場情緒並未因主管的理性溝通而消失,只是暫時被壓抑,存入「情緒集點卡」中,讓負向的情緒持續累積與漫延,甚至因此 對主管或同事產生「難以相處、不易溝通」的印象,導致職場關係持續惡化與對立。這樣的結果並不是職場中所樂見的,但卻是現今最常引發職場不和諧的主因。

 



 

主管的處理態度,有著絕對性的影響

 

  由MayKaren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要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重要的關鍵在於主要權力者的決策;當主管未能正確地處理,甚至忽視同仁的 情緒,其影響往往不只是幾人,長久以往甚至可能導致部門的對立或分裂,造成工作進行不順利,以及管理工作的困難。因此,當職場發生衝突或同事間出現情緒 時,主管可以採取下列方式去因應與面對:

 

1.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情緒是影響理智的主要因素,與其不斷地跟員工講道理或是安撫,不如讓員工先好好陳述、宣洩情緒。

 

2.釐清員工情緒的來源:情緒具有累積與移轉性,當員工在職場上因某件事而出現情緒時,不代表這件事是其唯一情緒的來源,常常可能還混雜了許多過去 未處理的情緒事件,甚至也可能混雜著自己生活上的其他情緒。所以,找出真正的情緒來源才能對症下藥,徹底解決。而讓員工說出情緒、發洩不滿,一則可以減少 不滿的累積,二則可藉由讓員工說的過程,瞭解事件及狀況。

 

3.要求員工正確表達情緒:工作壓力與績效表現是職場不可改變的因素,但是職場人際卻是可以藉由正確的情緒表達,來重新建立同仁間的瞭解與互動關 係。許多人因無法瞭解自己確切的感受及情緒點,往往只在口語及聲量中傷害彼此。協助員工說出自己是因為「什麼事件」,而有「生氣、難過、受傷害、憤怒」的 心情,讓情緒正確地被表達與看見,才有機會進一步做好溝通。

 

4.安排事後補救措施:當情緒宣洩與衝突事件過後,員工回復理智時,就是可以討論解決方案的時候了。我們可以同意員工為了權益或對的事而努力,但若 過程中因此出現不適當的「態度」或「言語」,那就應該因此而向對方道歉。事後的道歉與和解可以避免情緒持續累積,導致關係的惡化。有效的事後討論與和解, 可以讓彼此更瞭解在未來再度發生相似事件時,彼此對應的態度及做法,進而改善彼此的關係,增進職場和諧。
 

 

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情緒對於工作表現有其極為重要的影響,好的情緒可以讓員工活力百倍、團隊工作與互動氣氛佳,但壞的情緒就可能導致員工工作情緒低落、部門工作氣氛低沉,甚至造成同仁間的敵對。

 

  主管是職場關係變化中最關鍵的人物,而人的情緒往往是事件中的最大影響/被影響者;因此,面對情緒事件,主管需要有先處理員工的心情再處理事情 的概念,才不致讓事件更難處理或是影響團隊。一般同仁在職場產生情緒時,也應該適時地向主管反應,或是先找個可以協助整理及抒發情緒的夥伴聊天,再向事件 相關的主管或同仁做反應或溝通處理。

 

  好的職場情緒是透過整理與處理的過程,能夠有效地表達及說清事件與情緒,而不是一味地忍耐或壓抑;因此,切勿讓職場情緒持續惡化,成為影響團隊或個人生涯的隱形殺手。

 

作者:社團法人新竹生命線協會 黃智儀督導

 

資料來源: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有關工作壓力與過勞等議題漸受國內社會重視,「過勞」(burn-out) 指的是一種身心耗弱狀態,乃是長期處在高度心理
壓力之下的壓力反應。過勞的症狀與成因複雜,多數研究認為過勞是長期暴露於工作壓力下的結果。過勞與工作壓力是重要的公共衛
生議題,所謂「過勞」、「過勞猝死」、及找不出特殊病因的「慢性疲勞症」,在高度工業化國家已是極受重視的職業健康問題。

所謂的「過勞」指的是一種身心耗弱狀態,乃是長期處在高度心理壓力之下的壓力反應。過勞的成因相當複雜,多數的研究認為過勞是長期暴露於工作壓力下的結果。

過勞的症狀
1. 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2. 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3. 肩部和頸部強直發麻。
4.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5. 為小事煩躁和生氣。
6. 經常頭痛和胸悶。
7.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8. 體重突然變化大。
9. 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10. 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11. 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12. 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健康的生活能讓體力處於最佳的狀態,健康的生活包括:良好的飲食、具有品質的睡眠、運動、休閒、接近陽光與自然。下列詳
細介紹飲食與運動的影響,以及簡易的放鬆技巧,讓你輕鬆度過壓力的考驗!

透過飲食減少壓力因子
1. 攝取均衡的營養:可從牛奶及牛奶製品;肉、魚及家禽;水果和疏菜以及穀類等四大類食物中均衡攝取。
2. 限量攝取飲食中的飽和性脂肪,可以多增加攝取富含纖維( 如蔬菜等) 的食物,促進腸胃健康。
3. 不以大眾傳播媒體的理想身材做為減重的目標,不正確的減重,能導致厭食症或善飢癖。
4. 限制含咖啡因的食物( 如可樂、咖啡等),因過量攝取咖啡因會增加失眠及壓力的產生;同時不要吸食菸類產品並且限制飲酒。
5. 適時的補充維他命,特別是維他命C 及綜合維他命B,其可減輕疲勞、促進體能恢復及幫助代謝等功能,有助於處於壓力情境中,
但需參考指示用量注意不要過度攝取。若能均衡的從各類食物攝取,體內即能具有足夠的維他命。
6. 飲食中應重視正餐,避免吃入過量的精緻化碳水化合物食品( 如蛋糕、甜點、巧克力糖等),雖然這些食物能夠快速補充能量,但也
   會使自己處於敏感易怒、情緒不穩及壓力增加的狀態。
7. 不要過度攝取加工麵粉及鈉的含量。

運動的原則
1. 心跳速率:(220- 年齡) ╳ 60~80%,一開始運動時,讓心跳保持在最大限度的60% 處,之後逐漸增加至最大限度的的80%。
2. 運動的頻率:每個禮拜運動三次以上最佳,每天做二十到三十分鐘。將運動排入作息表中,是較能持續下去的方式。
3. 運動計畫:每天把握機會多走路或爬樓梯就能累積三十分鐘的活動,如:搭車回家時,可以提早下車,一邊慢慢散步回家,一邊
    放鬆整天工作的心情;五樓以下,等電梯不如爬樓梯,下樓梯不搭電梯。另外游泳和騎腳踏車是較不費力的運動,可作為一個
    開始中度運動計畫的方式。
4. 運動時間:可以將運動時間設定在工作後和晚餐前的空檔,一方面可消除整天累積的壓力,另一方面能夠降低食慾,對保持身材
    有所助益。

運動為何可讓身體健康?
1. 能夠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讓養分和氧氣順利地運送至細胞中。
2. 促進肌肉細胞與能量代謝,避免過度的脂肪造成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相關疾病。
3. 促進體能,改善生活品質。
4. 消除疲勞、增加耐力
5. 增進身體的安適狀態,有能力從事自己的工作,且有活力參與休閒活動。
6. 讓睡眠中的「深睡時間」拉長,改善睡眠品質。
7. 消除精神緊張,保持良好的體魄。
8. 助於免疫系統的抗病功能。

運動為何可讓心理健康?
1. 感覺精神好、身體好,可以具有較高的自尊。
2. 讓別人對你有較為正向的想法。
3. 可以使自己清醒而有能力。
4. 助於調整情緒,增加正面情緒或減少憂鬱和焦慮等負面情緒。
5. 可藉由運動宣洩壓力而較能因應。
6. 做為開始。
7. 讓體態與體型改變,增加自信心。
8. 運動促使「腦內啡」分泌,讓人情緒穩定,降低憂鬱。
9. 增加自己能成功的信念,重新評估壓力、緩衝壓力的衝擊。

社會學家認為社會關係的改變會影響心理的變化,也決定了對疾病的抵抗力。沒有宣洩壓力管道會較容易罹患壓力相關疾病,因
此有學者認為,社會支持的力量在某方面阻擋了壓力的傷害。而研究指出,高壓力會導致相關的情緒問題,但社會支持力量能夠扭轉情形。

社會支持系統
感覺有壓力時,可以針對壓力來源之不同,找尋不同的社會支持系統,以尋求問題的解決與壓力的抒解。一般而言,社會支持系可分下面幾類:
1. 工具性:提供工作協助,如透過主管及同事提供工作技能協助。
2. 資訊性:提供有用資訊,如過勞自我預防手冊及相關網站,以協助解決問題與個人抉擇參考。
3. 評鑑性:隨時提供真實的回饋,如過勞量表評估。
4. 情緒性:提供情緒表達發洩的管道,如諮詢生命專線,親朋好友。

引自勞工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www.iosh.gov.tw/userfiles/files/overwork/oworkselfprevention.pdf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場人際困擾常來自與主管互動的模式。早期重工業時代培養出當今主流的管理階層,「苦幹、耐操型」的員工有一種迷思,宛如是主管過去的化身,會產生一種信任及安全感,無形之中會多給予機會,相對會增加要求。而家華是出生在眾人呵護下長大的小孩,不論在生活細節上,或是情感需求上都能得到家人的重視,因此他會帶著『上司應該會看待自己如同家人對自己一樣』的期待,認為主管應該會注意到自己的需求,給予更好的待遇。可是當主管未能體察家華的內心期待,且給予家華更多的交付工作時,而家華又不將自己對工作現況的想法與主管溝通,於是在缺乏有效溝通之下,雙方帶著懊悔的心情,結束這段工作關係。

  剛進入公司的新鮮人,或是轉變跑道的年輕人,建議以下三個階段的調整:調適期蜜月期倦怠期等,如何與主管有效的溝通。

  調適期以「學習」為導向,著重瞭解企業文化與主管風格。每位主管也是經歷從新人到管理階層,不斷調整自己工作態度才能有今天的地位,這是不可以抹滅的事實。和主管溝通重點在於向主管請益,瞭解企業文化如何形成,主管重視的工作態度與價值觀。如此一來,可以瞭解自己在公司的定位及未來發展的脈絡;另一方向,可以評估自己個性是否適合該公司。

  蜜月期以「獨立運作」為導向,著重雙方溝通為主。一旦進入蜜月期,代表你已適應工作環境,公司對你的肯定,如何獨立運作是重點,才能突顯自己的能力。在溝通方面,應重視主管對你的評價,瞭解主管如何看待自己,在工作上的優缺為何。另一個溝通重點,讓主管瞭解自己的興趣、專長及限制。主管對自己有更深入的瞭解,在有發展機會時,才能適性適才的提拔自己。如果無法符合主管的期待時,也能適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階段溝通會比較順利。

  倦怠期以「反思」為導向,著重調整工作型態為主。工作耗竭是工作生態的一部份,每個人的時間長短不一,應試著接納它。倦怠期的身心症狀是容易情緒化,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意願低,時常會請假或遲到等現象,應學會自我覺察,反思生活上或工作職場上的困境。 與主管溝通重點,讓主管瞭解自己出現的瓶頸及工作困境,尋求主管的支持、體諒與建議。適時做工作型態的調整,安排休假,或是進行心理諮詢等。

  總之,與主管互動交際的技巧,不用特殊技巧或言詞,著重在對自身狀況的覺察,處於何種階段,面臨何種問題,如何適時與主管溝通;如此一來,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也能取得主管信任的最好方法。

 

  資料引用自: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 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10010                                                原始作者: 陳清文諮商心理師      鉅微管理顧問(股)公司特約諮商心理師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到了畢業時節,職場將要湧入一批職場新鮮人,這批職場新鮮人可能會成為公司未來熠熠發光擁有大好前途的生力軍;也可能變成難以適應職場環境和不時在facebook抱怨主管同事不懂你的上班族。

  學校老師、坊間的書籍和求職網站都不斷地告訴職場新鮮人『專業』和『態度』的重要性,專業和在校主修相關連,相較於態度,比較具體。但是『態度』兩字對於剛要踏入職場新鮮人顯得有些抽象且不易理解。以下的問卷是學生和在職人士較常遭遇的問題類型,歸納整理出以下的問題。這問卷主要是由四個面向所組成,其中包含:自我管理、人際關係、溝通表達和時間管理。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可以試著思考與回答,當碰到類似情境時你會如何處理和選擇。

  • 1.    我能準時完成交辦的事務
  • 2.    對於分配到不喜歡的工作,我不會表現出不高興的表情或找藉口推掉
  • 3.    公司和同事有責任和義務教導我不了解的事
  • 4.    主管交辦事情時我會用紙筆記錄下來,並再確認工作項目和完成的時間
  • 5.    對於他人給予的建議,我很樂於聆聽和接受指導
  • 6.    事情不順利時,我不去埋怨別人
  • 7.    人際關係比實力重要
  • 8.    只要把交辦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不用主動找工作做
  • 9.    主動和辦公室的同事微笑和打招呼
  • 10.    時間不夠用,加班就好
  • 11.    能學習了解並適應主管的領導風格
  • 12.    願意配合別人
  • 13.    了解公司的工作規範,並遵守營業守則
  • 14.    了解自己這份工作所追求的目標和意義是什麼
  • 15.    在學校是風雲人物,在工作上也應該會是領袖人才

  在學校時,同學們的學習的成果可由考試成績顯現出來。然而在進入職場後,新鮮人的表現卻是時時刻刻都在接受主管和同事的評估。在課堂上報告遲交或忘了做,老師可能會嘮叨或提醒你幾句。但在職場上新鮮人若是未能準時完成交辦的事項,或是需要他人一再提醒或催促才會完成交代的工作,這肯定會影響主管對你的信任度和能力等。因為你的延遲或落東落西有可能會影響其他同事的工作或公司的利益。試著站在主管的立場想一想,如果是你能信任他嗎?所以職場新鮮人在面對工作時,不要忘了前輩的寶貴建議:無論如何一定要完成交辦的事情,並且要自動自發,在別人催促之前完成。

  有些新鮮人會抱怨工作沒指派人指導,以致於不會做或是工作的指示不清楚,以致於交辦的事情無法準時完成。在學校就讀時,老師可能會叮嚀同學這個章節很重要,同學們務必要弄清楚;然而在公司裡,新鮮人必須學會主動找人問或學習,而不是坐著等別人來指導。公司不是慈善或教育機構,公司營運的目的是不斷的創造利潤,以便能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下生存下去。新鮮人身為公司的一份子,必須明瞭現實世界的要求,對於工作上的不懂得事情要學會主動地找人協助,或觀察同事如何做,直到學會為止;而在接受協助時,他人給予的指導和批評要學會以正面的心態去看待,當成是累積經驗值的好機會。< /p>

  再者在接受交派的工作時,要學會先和主管或同事確認工作的內容、目標,辨別工作的輕重緩急和必須完成的時間。若無事前和進行中明確的溝通和確認,做到中途或最後才發現進行的方向錯誤,導致徒勞無功和效率不彰,所以修正方向要越早越好! 而且手頭上的工作不會只有一項,所以學會時間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都明白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很重要,而剛進入職場的新鮮人要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呢? 職場良好的人際互動的建立,並不是給予他人小恩惠例如請同事喝飲料,而是要先能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以展現你的工作實力;再加上具有接納他人意見的雅量,能察覺自我的缺失並加以修正,且能主動協助他人,就會自然而然受到他人的重視。

  再次提醒新鮮人『態度改變,所處的環境也會跟著改變』。祝福職場新鮮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所長,在職場裡如魚得水,且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燦爛的一片天。                                                                                                                                                                                                                                                                       

 資料引用自: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10010&SNO=2756

原始作者: 許菊芬諮商心理師      鉅微管理顧問(股)公司特約諮商心理師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今的產業,平均的員工年齡都年輕化,E世代走入職場,考驗著主管的管理風格,也磨鍊著一般員工與新世代同仁的相處,對於E世代族群的工作者更是有著許多的適應、挑戰要迎接。


一、如何管理E世代

  你所帶領或培養的同仁讓你想到什麼?

  上一代的過去傳統威權管理風格,資訊往往掌握在高階主管,但在科技日異月新的時代,網路資訊取得容易、汰換快速,主管如果自己沒有迎頭趕上,有時候是容易備受挑戰。面對「Y、E、F世代」、「草莓族」、「媽寶」、「啃老族」、「天龍人」,企業主管是不是「管理」也囧很大?                     

二、作為E世代的主管,需要從這幾特點來瞭解自己的員工

  • 1.瞭解E世代的工作價值觀

  E世代的價值觀是重視自己、維護自己權益,所以需要將遊戲規則講清楚、需要常態性加班要說明白,E世代很需要被尊重,很需要被當一回事。E世代會將自己需要價值先擺第一位,先照顧自己,他可能會在上班到一半時去喝下午茶、到員工健身房去運動、需要去喝幾杯才能再加班。許多E世代員工同事之間感情好會互相約唱歌、烤肉或上健身房、他們重視休閒生活、人際圈、歸屬感、經驗安全感…等。注意主管自己的工作價值觀有別於E世代的觀點,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上。

  • 2.讀懂E世代的心理需求

  許多E世代工作者需要成就感、親密感,他們在工作除了自我肯定外,其實非常需要他人的肯定。E世代喜歡在輕鬆、活潑、有挑戰、有難度的工作環境,所以不見的是要嚴厲、恐嚇、告誡,有時候用有趣、實驗、挑戰、迎接任務的語氣與精神帶動他們,反而更能激勵起他們的工作動力。

  • 3.知道E世代重視什麼

E世代通常在不多手足的家庭裡長大,對於他們其實是需要有歸屬一團隊的感覺,如何創造團隊凝聚,對於管理E世代十分重要。你的E世代員工多是在家裡父母的寶貝,沒有經過在家裡與兄弟姐妹競爭合作的經驗,很多事情他們認為理所當然,不會覺得是公司福利或老闆恩惠。打造E世代員工的團隊,需要教他們如何與「同儕合作」開始,許多E世代會與老人相處,與長輩相處已經鍛鍊出一套因應方式,但是若沒教導他們如何與人合作,工作往往無法圓滿完成。

  • 4.帶心就能帶人

  用同理心來理解E世代員工的立場,說話的時候反應他們的心情與感受,當他們認為你瞭解他們的時候,他才有可能會為公司著想。瞭解你所帶的團隊在想什麼,就能帶動他們的心。

  • 5.轉個念頭、欣賞其優勢

  E世代其實有很多優點,許多事情都是一刀兩刃,例如上班一直講話、聊天,可能意味著E世代員工需要人際歸屬感;跟他們互動可能 不按牌理出牌,換個角度想是員工的想法多元、有活力,用正向眼光,重新架構 reframing 員工的情況,欣賞其優勢,才能帶領出好員工!


三、如何與E世代同事共事

  面對E世代同仁,要如何與他們相處?掌握溝通之五項祕訣會讓自己工作得更愉快!

  • 祕訣一:真誠、一致與開放的態度。真誠說出你對他們欣賞,也真誠表達與他們對事不同見解,心口一致。
  • 祕訣二:做自己。親身示範、身體力行寶貴的工作價值觀,例如,負責任,自己的工作自己準時完成,讓新世代有所學習。
  • 祕訣三:不吝分享。用“我訊息”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避免用“你訊息”攻擊E世代,說出自己的感覺、想法,分享讓同事瞭解,這同時也是促進關係的方法。
  • 祕訣四:正向眼光。欣賞E世代,培養正向眼光讓你可以看到E世代的優點,同事相處需要彼此欣賞與互相打氣,讚美自己也讚美別人,不要用貶損自己來營造關係,也不要酸別人來攻擊。感染E世代的工作活力、活潑,學習其創意、發想,對於自己也能帶來很大的刺激與啓發。
  • 祕訣五:主動合作。E世代大多不習慣主動與人合作,發出善意、傳達友善,可以讓他們更放心靠近你。


 參考書目:

  • 正向心理學教練服務,Robert Biswas-diener &Ben Dean,心理出版社
  • OFFICE心靈教練,insoo Kim Berg等,張老師文化

  資料引用自: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10010&SNO=2757                                   原始作者: 林烝增諮商心理師 鉅微管理顧問(股)公司特約諮商心理師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否你曾在辦公室會議時,聽到你的主管大聲對你說:「你笨蛋喔!你白癡喔!」如果是的話,也許你正面臨到職場霸凌的處境囉。本期的職場萬花筒就是要和大家談談「職場霸凌」的話題。在談職場霸凌前,可能我們要對於職場霸凌的概念多一些了解與認識,以下我們將介紹有關職場霸凌的概念。


 目前職場霸凌的現象

  據1111人力銀行2011年調查顯示,5成4受訪上班族曾受到(言語、行為、肢體、互動等廣義的暴力行為)「霸凌」,其中,發生在貿易流通、媒體出版、傳產製造業最多,又以女性被霸凌的比例較男性高;超過6成上班族每週至少被霸凌1次以上,包含3成7幾乎每天都被霸凌;高達6成1 的霸凌施暴者為上司,最常發生的霸凌狀況為言語謾罵、冷嘲熱諷及勞務分配不均;另3成5則是受到同事霸凌,狀況前三名是背後攻訐、遭受小團體排擠、冷嘲熱諷。台北市勞工局長陳業鑫2012年指出,從職病認定委員會的申請案中發現,越來越高比例的個案表示有職場霸凌現象,顯見職場霸凌的議題不容小覷,且目前霸凌議題最大問題之一,在於難以界定,甚至因包括受害者常保持沉默、外界干預費時、公司懲罰因人而異,法律保障不足,證人不願出面,以及上司深諳在制度內霸凌的技巧等因素,造成霸凌難解的因素。


  職場霸凌的定義與型式

  到底什麼是「職場霸凌」?楊明磊根據國外學者的見解,提出職場霸凌是指在工作場所中發生的,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的處罰所造成的持續性的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被威脅、羞辱、被孤立及受傷,進而折損其自信並帶來沈重的身心壓力。

  另Carlo Caponecchia則指出職場霸凌的行為是一再重複、不理性、造成傷害或有可能造成傷害的行為,形式可能是: 公開羞辱、人身攻擊、散播謠言、刻意刁難、言語的揶揄嘲諷、給予超量的工作與不可能達成的截止期限、離間員工、貶低員工表現與價值、以及用各種方式孤立員工,故意保留重要訊息與阻斷員工接觸業務上必要的訊息和機會的管道等等的諸多形式。

 

楊明磊指出職場霸凌的形式則包含:

  • 1.持續的吹毛求疵,在小事上挑剔,把微小的錯誤放大、扭曲。
  • 2.總是批評並拒絕看見被霸凌者的貢獻或努力,也持續地否定被霸凌者的存在與價值。
  • 3.總是試圖貶抑被霸凌者個人、職位、地位、價值與潛力。
  • 4.在職場中被特別挑出來負面地另眼看待,孤立被霸凌者,對其特別苛刻,用各種小動作欺負被霸凌者。
  • 5.以各種方式鼓動同事孤立被霸凌者、不讓被霸凌者參與重要事務或社交活動,把被霸凌者邊緣化,忽視、打壓排擠及冷凍被霸凌者。
  • 6.在他人面前輕視或貶抑被霸凌者。
  • 7.在私下或他人面前對被霸凌者咆哮、羞辱或威脅。
  • 8.給被霸凌者過重的工作,或要其大材小用去做無聊的瑣事,甚至完全不給被霸凌者任何事做。
  • 9.剽竊被霸凌者的工作成果或聲望。
  • 10.讓被霸凌者的責任增加卻降低其權力或地位。
  • 11.不准被霸凌者請假。
  • 12.不准被霸凌者接受必要的訓練,導致其工作績效不佳。
  • 13.給予被霸凌者不實際的工作目標,或當其正努力朝向目標時,卻給被霸凌者其他任務以阻礙其前進。
  • 14.突然縮短交件期限,或故意不通知被霸凌者工作時限,害其誤了時限而遭到處分。
  • 15.將被霸凌者所說或做的都加以扭曲與誤解。
  • 16.用不是理由的理由且未加調查下,對被霸凌者犯下的輕微錯誤給予沈重處罰。
  • 17.在未犯錯的情形下要求被霸凌者離職或退休。  


  職場霸凌的多數處理方式

   面對職場霸凌,依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約7成受害上班族選擇「隱忍」,2成選擇直接「離職/調單位」,甚至近5成上班族因霸凌而萌生退意,另5成則受限於經濟壓力、尚未找到更好工作等因素而不考慮離職,僅有3成7會讓公司管理階級知道,多達6成3受害上班族則選擇不告知上級,因自覺「無濟於事」、「不想惹事/大事化小」、「企業文化使然」。且讓公司管理之道的話,企業公司的處置方式多為「冷處理/不予理會」、「居中協調」、「調換部門以避免衝突」。


 職場霸凌議題的嚴重性

Carlo Caponecchia指出乍聽之下,職場霸凌傷害的是受害的員工,但是職場霸凌同時也對於被害者所屬的機構、公司、團體(當然也包括加害者)造成損失,最主要的損失是在內鬥、內耗後引發的各種負面效應,例如:生產力大幅下降、因為生產力下降後的額外支出、人才流失、員工離職後造成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流失、新人上任但是卻無法趕上原員工之表現等等的問題,因此職場霸凌的問題是目前職場上的工作者、主管以及企業主要開始正視的問題。

  資料引用自: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10010&SNO=2527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當主導霸凌行為的人來自管理階層的時候,其行為有可能被解釋為「強勢領導」,連霸凌者自己都不自知或承認自己已經是在進行霸凌的行為。所以身為主管的我們,必須釐清我們本身是屬於強勢領導的風格,亦或者我們是部屬心中的職場霸凌者,可是我們卻自己不自知。  所謂的強勢領導是:對重大決定有強烈的主見、常常徵詢別人的意見、對方向性及策略性以外的決定可從善如流,以及不多時間去說服每一個人。


強勢領導 vs. 職場霸凌

 

  到底身為主管的你是屬於強勢領導,還是屬於職場霸凌者,建議你可以藉由以下的檢核表,了解自己的行為傾向。如果該題項的描述很符合你平日的行事風格,就請在該題項上打V。


 職場霸凌行為檢核表

  1.持續的在工作上吹毛求疵,在小事上挑剔,把微小的錯誤放大、扭曲。 
  2.總是批評並拒絕看見部屬的貢獻或努力,也持續地否定部屬的存在與價值。
  3.總是試圖貶抑部屬個人、職位、地位、價值與潛力。
  4.在職場中被特別挑出來負面地另眼看待,孤立部屬,對其特別苛刻,用各種小動作欺負被霸凌者。
  5.以各種方式鼓動同事孤立某位部屬、不讓該部屬參與重要事務或社交活動,把該部屬邊緣化,忽視、打壓排擠及冷凍該部屬。 
  6.在他人面前輕視或貶抑部屬。 
  7.在私下或他人面前對部屬咆哮、羞辱或威脅。 
  8.給部屬過重的工作,或要其大材小用去做無聊的瑣事,甚至完全不給部屬任何事做。
  9.剽竊部屬的工作成果或聲望。 
  10.讓部屬的責任增加卻降低其權力或地位。 
  11.不准部屬請假。 
  12.不准部屬接受必要的訓練,導致其工作績效不佳。 
  13.給予部屬不實際的工作目標,或當其正努力朝向目標時,卻給部屬其他任務以阻礙其前進。 
  14.突然縮短交件期限,或故意不通知部屬工作時限,害其誤了時限而遭到處分。 
  15.將部屬所說或做的都加以扭曲與誤解。 
  16.用不是理由的理由且未加調查下,對部屬犯下的輕微錯誤給予沈重處罰。
  17.  在未犯錯的情形下要求部屬離職或退休。

  如果你在上述檢核表中,勾選的題項越多,有可能你是部屬心中的職場霸凌者喔。


資料引用自: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10010&SNO=2528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讓自己成為霸凌部屬的主管呢?各位主管,可參考以下的幾種作法:


做法一-平時多紓解自己的壓力

 

  有些時候,當我們處於高壓力的狀態下,可能會無暇顧及同仁的感受,以致於有些言語與溝通的內容,損及同仁的感受及自尊。因此,身為主管的您,需要時時檢視自己的壓力指數,若壓力過大,應優先尋求EAP以學習紓壓的技巧。作法2—了解自己是否對於某些部屬有特殊的管理傾向與行為


做法二-了解自己是否對於某些部署有特殊的管理傾向與行為

 

  在與部屬的管理互動過程中,請思考自己是否對於某些團隊成員有特定先入為主的觀念,以致於自己無法公平的安排與合理的對待此一類型的成員,一旦發現自己有此一傾向,應即時調整與修正對待此一部屬的管理方式,以免造成該部屬長期的身心壓力,而您就是他/她的壓力源。


做法三-檢視自己的領導風格

 

  由於時代在改變,以往的職場也許適合「強勢領導」,但是當有更多年輕世代的同仁進入職場,或許他們習慣的溝通方式,以及期望主管帶領他們的方式,是能以更多「關懷」、「溝通」與「尊重」的方式來領導他們,此時身為主管的您,就需要思考「強勢領導」是否仍能持續帶領不同世代的團隊同仁。


做法四-主動尋求專業協助

 

  當你發現自己有壓力、或是不知該如何管理部屬時,建議您可以主動尋求人資單位或者是其他有經驗的主管同儕,一起討論有效管理部屬的方法,以便讓自己與部屬擁有和諧的合作關係,同時也避免勞資爭議的發生。


資料引用自: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10010&SNO=2529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面對職場霸凌,高達70.43%曾受霸凌的上班族選擇「隱忍」、46.96%選擇「漠視/不予理會」,但也有20.06%的上班族就此選擇「離職/調單位」來表達抗議。因遭受霸凌而考慮離職一走了之的人佔49.61%,其餘50.39%的上班族則因「經濟壓力」(41.38%)、「尚未找到更好的工作」(34.48%)、「認為對方會有報應」(24.14%)等因素,而不敢異動;甚至也有職場顧問專家指出,被霸凌的員工會產生焦慮、意志消沉、難以入眠,以及患病風險升高。有些人可能眼見問題無法解決,而以自殺了結。

  其實,面對職場霸凌時,我們可以選擇不一樣的因應方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因應方式吧!
 
 自我評估:當你遇到職場霸凌時,你會採取的因應方式

  要學習不同的職場霸凌因應方式之前,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目前的因應方式,各位可以藉由以下的簡單檢核表,了解自己的因應傾向。

遇到職場霸凌時的因應方式檢核表

隱忍不說

漠視/不予理會

離職/調單位

積極向主管/公司主動反應

  如果你是選擇上述的前三項因應方式,對你而言都是屬於自己個人的處理方式,而且對於職場霸凌的加害者或是公司組織來說,都沒有學習成長的經驗,反倒是選擇第四種因應方式,不僅可以幫到我們自己,甚至也可以促進職場霸凌的加害者或是公司組織的改變與學習。不過因為多數的職場霸凌受害者會認為反正說了也沒用,別人可能認為自己太敏感等因素,而讓此事不了了之,或許透過運用以下「向職場霸凌Say No」的步驟,來改善職場霸凌的情況。
 
 如何向職場霸凌Say No.

  當遇到職場霸凌時,林恩淇建議可以透過以下四個步驟,幫助自己因應職場霸凌的情況:

 

(1)挺身而出,捍衛權益

  遇到霸凌的當下,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並以理性的態度去表達與溝通,但過程中要盡可能避免更多的衝突,以防引起日後更激烈的霸凌情況發生。

(2)收集證據,進行申訴

  當你開始意識到被霸凌之情況,開始逐步蒐集被霸凌的證據 (如:錄音、錄影、文件、字條…),以利未來進行申訴時,提出相關證據,同時也能喝止霸凌行為持續發生。

(3)尋求管道,拒絕霸凌

  被霸凌者可透過生命專線、心理諮詢、法律諮詢、社福單位..等單位尋求協助及建議,除了向公司內部相關單位尋求協助之外,也可向政府勞工單位申訴(勞委會勞工健康紓壓網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index.aspx,心靈加油專線:02- 25576841)


(4)主動表達,情緒抒發

  多與家人或朋友傾吐心情,多參與其他社會活動轉移壓力,如運動、看電影、看書…等,也可藉由寫臉書、部落格…等方式,讓負面情緒獲得宣洩。

楊明磊指出也可透過以下方法,向主管及公司反應:

  • 1.向同事尋求建議與支持。
  • 2.尋找其他也遭霸凌的同事,共同向霸凌者面質,明白表達不滿並向霸凌者展現受霸凌者結盟的意向。
  • 3.聯合其他受霸凌者向公會、福委會、員工健康部門、員工諮商部門投訴。
  • 4.聯合其他受霸凌者向人力資源部門投訴,並索取公司中與制止霸凌行為的相關政策或法令,若公司沒有這樣的資料,則試圖蒐集其他公司的相關資料。
  • 5.盡可能以錄音或錄影方式記錄霸凌者的霸凌行為做為證據。
  • 6.找出自己過去的績效評估結果,證明遭到霸凌並非因為自己的工作表現不佳。
  • 7.請同事誠實的評估你的為人與工作表現,證明你不是因為自己有問題才會遭到霸凌。
  • 8.做身心健康檢查以證明霸凌現象已造成你的身心健康受損。

  總之,職場霸凌是一種越來越常見的職場現象,若你遭受到職場霸凌,千萬不要隱忍不說,反而導致讓自己蒙受精神、身體的多重傷害。


資料引用自: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10010&SNO=2530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職場霸凌對被害者所屬的機構、公司、團體(當然也包括加害者)會造成損失,而最主要的損失是在內鬥、內耗後引發的各種負面效應,例如:生產力大幅下降、因為生產力下降後的額外支出、人才流失、員工離職後造成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流失、新人上任但是卻無法趕上原員工之表現等等的問題,因此身為雇主應該設法防止職場霸凌的現象發生,即便有霸凌的事件發生,也必須要有公平的處理機制,才能讓員工有良好的工作職場環境,以下是雇主可以建立反霸凌,建立友善職場的撇步。                                                                                                                                                                                                                                                                              

反霸凌-政策教育面                                                                           

 1.  雇主應深入了解職場霸凌議題與現象,建立正確處理職場霸凌事件的態度。

   2.    頒布政策,明文規範-若公司能以政策明文禁止霸凌,將會有助於防範潛在問題惡化為破壞力更強大的事件。

   3.    謹慎用人,避免日後徒增事端-如果員工出現暴力行為,或有跟蹤騷擾及人身傷害等案底,企業主可能須負法律責任,因此晉用員工前,務必徹底 進行調查和禁藥測試,凡高風險行為指標者,均應通報人力資源部門,共同評估晉用人員的適當性。

 反霸凌-機制運作面
 
 1. 設立公正客觀的處理機制,讓被霸凌者免於恐懼-雇主應設立公正客觀的處理機制,可以讓被霸凌者免於恐懼,不敢 舉發,且也必須能對霸凌者採取適合的處理;同時也可以於處理職場霸凌事件時,可請教專家,以保障勞資雙方的權益。                                                                                                                                                                                       2.  重視員工離職原因,讓職場霸凌者無所遁形-平時公司人資單位即可細心注意員工離職的原因,了解是否有員工因被霸凌而選擇離開公司,如果有的話,公司也必須及早介入處理,以免讓職場霸凌者繼續在公司影響其他員工,甚至是造成部門團隊的人事紛爭。 公司應定期訓練經理人和員工,以熟知公司之反霸凌政策、違規舉發要點及調查程序,並教育同仁有關職場霸凌的警訊及鼓勵適時通報。

 反霸凌-教育宣導面
 

 雇主除了可藉由上述的方式建立友善職場之外,也可以透過在職場推動職場霸凌防治專案,以預防及處理職場霸凌事件。

資料引用自:行政院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10010&SNO=2531

文章標籤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