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lies in our power to do, lies in our power not to do. ─Aristotle
有決定做的力量,就有決定不做的力量。 ─希臘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
姑且把慾望透過「物質誘惑」來解讀,不僅人生的困境找得到答案,連男女的感情紛爭也找得到蛛絲馬跡。而且真的不要懷疑,低頭看看身上堆積很久的肥肉,有哪一塊不是物質誘惑的結晶?有哪一片不是把一加一無限放大的結果?此刻,不管你是被迫進入沉思,還是很自責的深切懺悔,告訴你,「顧此失彼」就是人類物質化以後的專利,面對這麼多的誘惑,如何做到有條不紊?
物質化當然也包括醫療的發達與進步,藥物成為奢侈與慾望的成員,醫療的細部分科複雜了健康的板塊,理論上不是誘惑的材料,由於人們從來不尊重健康的本質,使得不健康成為社會常態,曾幾何時,對醫療倚賴變成一種物質化的結果。追逐健康變成一種時尚,有點經濟實力的中年人開始消費健康需求,就算不花在醫藥,也花在吃補,不用在健康檢查,也用在瓶瓶罐罐的補充品。
健康給我們一種「太難」的印象,因為深奧,所以誤打誤撞;因為專業,所以道聽塗說。想要健康卻一直做不健康的事,深知自己的行為違背常理,卻仍在詭異的動機中不斷給自己合理化的台階。與其說健康是人生一大議題,不如說探討健康就是探討人生,不如把經營健康擺在經營人生的規劃之中,不如把價值觀與優先順序的自我管理囊括影響健康的正面選項,事實上,健康議題最終會是時間管理的議題,是學習將重要事情強制置入時間的一種技巧。
研究一般人得不到健康的緣由,「依賴」是一種因素,從來不把健康視為是自己的事;「固執」是一種因素,堅持捍衛不正確的觀念,也堅持不願意換腦袋;「縱慾」是一種因素,主要的迷思當屬飲食,另外,不能忽略由醫藥界所經銷出來的部分,讓「慾」和「藥」充分結合,如果你對人類歷史和人類行為有一些研究,應該欣然接受這種荒謬的組合。至於「懶惰」所主張的結論,譬如說從來都不運動和不健康的關係,請把它丟到「縱慾」的範疇中,任由它去找到自己的定位。
把得不到健康勾勒得更徹底,從「不願意聽」到「不願意學」,再到「不願意做」,說這是一堂「人性」的課程,沒有任何一絲誇張。或許,可以從「動機」的種類和分佈去分析人性,那種「渴望健康」與「堅持不健康」之間的拔河,最後就是違逆法則所必須經歷的樣板劇情,發現被釘在棺木的日子不遠了,發覺可以享受人生的歲月居然屈指可數,因而發出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的跪求。
我直接明說,要你減少食量,你有點掙扎;要你多吃生食,你不是說醫生不准,就是說身體不允許;要你少吃白飯,你說肚子不會飽;要你減少肉食,你說乾脆不要活;要你早餐遠離熱量,你為早餐店叫屈;要你安排時間運動,你說時間屬於老闆,無法自由支配;要你嘗試斷食,你說那會死人;要你進行肝膽淨化,你的眼神告訴我:我瘋了。
地球的殘山剩水和身體的千瘡百孔其實異曲同工,都是容許慾望無限擴大的結果,追逐健康和追求生命的意義終究有所交集,不是同一件事,也應該遵循一貫的態度。不認識慾望,就很容易在經營健康的路上迷失,特別提醒杯子永遠滿滿的人:「健康知識學不完,如果你自認為已經學完,代表你已經沒有機會健康。」
維言爽聽:
「不健康」是一股吸力很強的漩渦,
需要積極的態度和行為來掙脫,
每天切割一小時的時間走路,是體驗健康的第一步,
學習管理時間,也學習管理健康。
引自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7040&SNO=2325
行政院勞委會勞工抒壓健康網
原始資料來源:原水文化出版/陳立維著/態度與行動,決定你的健康
- Sep 16 Mon 2013 18:24
不健康與慾望難分難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