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你在職場中聽到或知道同事有自殺的想法或意圖時,你可以藉由以下的行動,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角色(韓德彥,2010):

1.問─是指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詢問。一旦聽聞身邊周遭同事有自殺的可能性,就應該主動關心詢問,不需擔心詢問是否引發自殺想法。常見關懷的問句包括:「最近是不是感到不快樂?」、「會不會想一覺睡去就不要起來?」,甚至也可直接問「有沒有自殺的想法?」。 
2.應─是指給有自殺意圖的人適當回應。透過同理心與合宜的自我揭露,不僅可以幫助當事人釐清困擾、整理思緒,還可進一步提供「希望」,降低真正執行自殺的可能性。常見的回應方式包括:「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很痛苦」、「發生這樣的事讓你有什麼感受?」、「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3.轉介─是指引導當事人接受轉介以得到進一步的協助。由於自殺想法常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消除,勸導當事人進一步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忙,將能有效減緩自殺衝動;通常帶個案至醫院精神科就診,或接受心理衛生中心或諮商機構的晤談,能使他們的情緒趨向平穩、降低風險。 
除了上述自殺防治的方法之外,也可依據同仁可能自殺的危險程度進行處理(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自殺防治中心):

自殺危險程度
處理策略
行動方針

低度危險性:

這個人已經有一些自殺的想法,例如『我無法繼續下去了』、『我希望可以死掉』,但還沒有做任何計劃。
討論並處理想自殺的感覺,提供情緒支持。
=>轉介這個人給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或醫師。 
=>定期會談,維持接下來的聯繫。

中度危險性:

這個人有自殺的想法和計畫,但沒有立即自殺的計劃。
探尋除自殺外的其它選擇。試著發掘自殺以外的不同方式,即使它們可能不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法,希望這個人至少可以考慮其中一個選擇;設法由想自殺的人取得他/她將不會在以下狀況自殺的承諾。
=>轉介這個人給精神科醫師、諮商師或醫師,儘快預約會談時間。 
=>聯絡家人、朋友和同事,並且獲得他們的支持。

高度危險性:

這個人有明確的計畫,有執行計畫的工具,並且打算立即進行計畫。
陪伴這個人,絕對不能讓他一個人獨處,溫和地和這個人談話,並且移除藥丸、刀子、槍、殺蟲劑等(遠離可用來自殺的工具)。
=>立刻聯絡專業人員或醫師,並且安排救護車和住院。 
=>告知家人並且獲得其支持。


*資料來源: 如何處理一位想自殺的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自殺防治中心。


  由於職場自殺事件近期開始時有所聞,同仁出現自殺的行為可能是在家中,也有可能在職場的工作現場。多數的職場自殺事件發生時,其他同事才驚覺:「怎麼是他/她?」「因為什麼事讓他/她走上極端?」甚至有些同仁還會出現自責的情緒,認為自己怎麼沒有察覺到同事的異樣狀況。為了避免職場自殺事件的再次發生,在職場的每位工作者都應該是職場自殺防治的守門人,可以敏銳地察覺同仁狀況,更應該採取行動擔任守門人的角色,一起守護職場每位同仁的生命。

引自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10010&SNO=2361
行政院勞委會勞工抒壓健康網

參考資料
1.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自殺防治中心,自殺的警訊2012.07.26,http: //www.tspc.doh.gov.tw/tspc/portal/howdo/index.jsp?sno=96 
2. 韓德彥,2010。自殺防治123…1問2應3轉介,2010/01/26 聯合報。 
3.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自殺防治中心,如何處理一位想自殺的人 2012.07.26,http://www.tspc.doh.gov.tw/tspc/portal/howdo/index.jsp?sno= 9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