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疾患是指突然在一段時間產生極端的恐懼或極度的害怕,這種事情的發生完全在「意料之外」,也沒有任何明顯的原因。極度的恐慌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幾分鐘,但是,在少數的情況下,它會像波浪般迴旋一段時間甚至超過兩小時。恐慌發作的時候,下列任一個症狀都可能會發生:

  • 呼吸急促或感覺被悶住快窒息 
  • 心悸──心怦怦跳或心跳加速 
  • 昏眩、站不穩或昏厥 
  • 發抖或震顫 
  • 哽塞感 
  • 冒汗 
  • 噁心或肚子不舒服 
  • 感覺不真實──好像你並不是真的存在(人格解離) 
  • 麻木或手腳刺痛 
  • 冷熱快速交替 
  • 胸口痛或不舒服 
  • 害怕快瘋了或失去控制 
  • 害怕快死了 

  至少出現四種上列症狀才是完全具有恐慌發作的特徵,當只有其中二或三個症狀時,則被認為是有限症狀的(恐慌)發作(limited-symptom attack)。

  下列情況下,你的症狀可能會被診斷為恐慌疾患,如果你:(1)已經有過兩次或以上的恐慌發作,(2)其中至少一次的發作伴隨著有另一種恐慌類型會發作的擔心,而這個擔心持續一個月或更久,或擔心有可能引發另一種類型的恐慌。重要的是,了解恐慌疾患(panic disorders)本身並不包括恐懼(phobia)。恐慌並不會因為你想到、接觸到,或實際進入一個恐怖的情境時發生。相反的,它會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自然且不預期地發生。同時,恐慌發作不是肇因於服藥後的生理反應或是個體正處於醫療的狀態。

  你可能恐慌發作兩三次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生了,或經過好幾年都沒有再發作。或者你可能幾次的發作後有一段時間沒有恐慌,然後在一兩個月後恐慌才再度發作。有時,最初的恐慌發作可能會在一週內來回不停地發作三次或更多次,直到你尋求治療為止。在所有的個案中,恐慌發作的病患會演變成預期性焦慮或在兩次恐慌發作的期間害怕著下一次發作的到來。一直擔心下一次的恐慌發作是恐慌疾患的特徵之一。

  如果你深受恐慌疾患之苦,你可能會被你的症狀嚇到,進而求助醫生去尋找醫學上的原因。心悸和不規律的心跳可能需要做心電圖(EKG)和其他心臟檢測,但以大多數個案來說,這些測試結果都是正常的(有時二尖瓣膜脫垂、良性心律不整有可能和恐慌疾患並存)。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醫生已經開始對恐慌疾患有所認識,並且能夠區分出恐慌症和純粹的生理不適。

  恐慌疾患的診斷只有在可能的藥物干擾因素都被排除之後才能確立──包括低血糖、甲狀腺機能亢進、對過量咖啡因的反應、戒酒效應、使用鎮定劑或安眠藥。會引起恐慌疾患的原因包括遺傳、腦內化學物質失衡和壓力。驟然的失落或生活驟變都有可能引發恐慌發作。

  青少年晚期或二十幾歲的人比較可能罹患恐慌疾患。大多數的案例,懼曠症(下一段會提到)的形成讓恐慌變得更複雜。介於百分之一和二之間的人口有「純粹的」恐慌疾患,而百分之五或二十個人中,就有一人被恐慌發作合併懼曠症所困擾。

現行的治療方法
  下列方法被認為是對恐慌疾患最先進的療法。

  放鬆訓練(Relaxation Training)在日常生活中練習腹式呼吸和深度的肌肉放鬆(如漸進式肌肉放鬆),會幫助減輕恐慌的生理症狀和預期性焦慮。肢體運動也被認為能有效減低焦慮。(請參閱第四和第五章)

  恐慌控制療法(Panic-Control Therapy)學習辨識和消除災難式幻想(例如:「我被困住了!」「我快瘋了!」或「我快要心臟病發作了!」),這些都會引發恐慌發作。(請參閱第六章)

  阻斷性減敏感法(Interoceptive Desensitization)練習讓身體處於恐慌的狀態,例如心跳快速、手心出汗、呼吸短促或昏眩。這些症狀通常在治療師的辦公室裡被謹慎地安排設計。例如昏眩感可以經由坐在旋轉的椅子上而引起,或在樓梯跑上跑下而造成心跳加速。重複的暴露在身體不舒服的狀態下有助於減低對不舒服的敏感度,這基本上就意味著習慣於這些不舒服,直到它們不再讓你感到害怕為止。(請參閱第七章)

  藥物治療(Medication)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類的抗憂鬱藥,如Paxil、樂復得(Zoloft)、立普能(Lexapro)或Celexa或BZD類(benzodiazepine)藥物,像是贊安諾(Xanax)、安定文(Ativan)或克諾平(Klonopin),或許可以用來減緩恐慌的症狀。這些藥物最好跟上述的三種療法配合使用,以達到最好的療效。(請參閱第十七章)

  改變生活型態和人格特質(Lifestyle and Personality Changes)改變某些生活型態有助於減少恐慌發作,包括壓力調適、規律運動、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糖分的攝取、放慢速度並增加更多「休閒時間」(downtime),改變對於完美主義的態度、過度想要討好別人及過度想要控制的需求。


引自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7040&SNO=1795
行政院勞委會勞工抒壓健康網
原始資料來源: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Edmund J. Bourne著/劉鈺玲譯/焦慮與恐懼自我療癒手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