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usan幾乎每晚睡了幾小時後就會突然驚醒,感覺喉嚨深鎖、心跳加速、昏眩,她害怕她自己快要死了。即使全身顫抖,她仍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經過幾晚的輾轉,在客廳裡踱步思索原因出在哪裡,她決定去看醫生,找出她的心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Cindy是位醫事秘書,每當處於一個禁閉的公共空間時,她就會出現和Susan一樣的困擾。她不僅害怕對自己失去控制,更擔心一旦她失去控制後別人將如何看待她。除非有男友陪伴,她最近更避免走進7-11以外的商店。即使和男友在餐廳用餐或看電影,她有時也要藉故離開。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工作。和同事的短暫交談後,她得強迫自己趕快回到工作上,因為她害怕自己會失去控制。她忽然覺得自己應該要離開。

  Steve是個位居要職的軟體工程師,他覺得自己因為無法在會議中有所貢獻而一直沒辦法晉升。如果要他在會議中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幾乎超越他所能忍受的範圍。昨天老闆還問他,能否就他目前所負責執行的方案辦個說明會。在那當時,Steve變得極度緊張和語塞。他走出辦公室時,結巴的回應老闆會在明天跟他詳談有關說明會的細節;但私底下,他真正想的是辭職。

  Mike對於過去幾個月來自己不尋常的恐懼覺得困窘,他甚至不敢告訴包括他太太在內的其他人。開車時,他會被這莫名的恐懼箝制,害怕自己會撞傷人或動物。即使沒有直接證據指出他擔心的狀況會發生,他覺得自己不得不將車迴轉,折回原路以確保一切都OK。事實上,最近他偏執的認為自己會撞上人的想法已經無法抑遏,有時他甚至需要繞回原路三四次,以確定沒有發生任何事才能放心。Mike是個聰明且事業有成的上班族,但他對於自己不斷想要重複確認事情的衝動感到非常丟臉。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快瘋了。

  Susan、Cindy、Steve和Mike四個人都面臨焦慮的問題,而且他們的狀況都不是一般常見的焦慮。他們焦慮的經驗不同於以下兩種主要有焦慮問題的人所經驗的日常經驗。第一,他們的焦慮讓他們失去控制。在他們的例子裡,當事人覺得沒有能力去主宰發生的事。第二,他們的焦慮已經影響了他們正常的生活運作。Susan的睡眠被打亂,Cindy和Steve可能為此失去工作,而Mike則失去了原有的駕駛效能。

  Susan、Cindy、Steve和Mike的例子說明了四種不同類型的焦慮疾患:恐慌疾患、懼曠症、社交恐懼症和強迫性疾患。在往後的章節裡,你會看到針對每一個不同的焦慮疾患特徵所做的詳細描述。但首先我希望你能先想想所有焦慮疾患的共通議題。到底焦慮的本質是什麼?

什麼是焦慮?
  了解什麼是焦慮和什麼不是焦慮,會有助於你更清楚一窺焦慮的本質。例如:焦慮和害怕有很多相異之處。當害怕的時候,你的害怕通常跟外在具體的事物或情境相關聯。讓你害怕的事件通常在可以預測的範圍裡。你可能害怕的是無法在期限內完成某項任務、沒通過考試、沒辦法繳帳單,或是被你喜歡的人拒絕。相反地,當你經歷焦慮時,你往往沒辦法很確切的指出你在焦慮什麼。焦慮大多來自內在的感受而非受到外在的影響。焦慮似乎是來自於對模糊的、遙遠的,甚或是對一種無法確認的危險感所做出的回應。你或許會對自己或情況失去控制而感到焦慮,你也可能對於「即將會有壞事要發生」這樣的想法覺得焦慮。

  焦慮會影響你的整個生活。它會同時影響一個人的生理、行為和心理各個層面。從生理的層面來看,焦慮可能會影響身體的反應,例如:心跳加速、肌肉緊繃、噁心、口乾舌燥或冒汗。從行為的層面來看,焦慮會影響你行動的能力、自我表達的能力,和處理日常特定事務的能力。

  從心理的層面來看,焦慮是對於恐懼和不安的一種主觀的狀態。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焦慮會讓你感覺與真實的自己抽離,甚至害怕自己快死了或快要瘋了。

  因為焦慮會影響你的生理、行為和心理各個層面,所以會讓你更想要康復。一個完整的焦慮疾患療癒計畫必須包含三個層面:

減少生理對焦慮的反應 
消除逃避的行為 
改變深植在內心對恐懼和擔心的主觀詮釋(或「自我對話」) 
  焦慮會以不同的型態和強度呈現。它的嚴重程度可以從輕微的不安到伴隨著心悸、心神失序和驚恐的極度恐慌。如果焦慮的發生無關於特定的情境,而是「出其不意」的發生,稱之為漂浮性焦慮(free-floating anxiety);如果情況再嚴重一點的案例,則被稱作自發性恐慌發作(spontaneous panic attack)。要分辨漂浮性焦慮和自發性恐慌發作的不同,在於患者是不是經歷以下四種或四種以上的症狀:

呼吸急促 
心悸(心跳加速或不正常跳動) 
發抖 
冒汗 
哽塞感 
噁心或腹痛 
麻木 
昏眩或無法站穩 
失去現實感或失去自我感 
熱潮紅或身體發冷 
害怕快死了 
害怕快瘋了或失去控制 
  如果你的焦慮只在特定的情境發生,稱之為情境性焦慮(situational anxiety)或恐慌性焦慮(phobic anxiety)。情境性焦慮不同於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害怕,它比較是不合理或是不切實際的。如果你對於開車行駛高速公路、看醫生,或和另一半發生爭執有不合理的恐懼,這些都可以稱作情境性焦慮。如果你開始逃避會引發焦慮的情境,情境性焦慮就會慢慢演變成恐慌,例如拒絕開車上高速公路、逃避就醫,或逃避和另一半爭執。換句話說,恐慌性焦慮是包括了持續逃避焦慮情境的情境性焦慮。
  通常焦慮只在想到特定的情境時才會被引發。如果你只是想到那些恐慌的情境就覺得痛苦,那麼你可能是預期性焦慮(anticipatory anxiety)。症狀輕微的預期性焦慮和一般的「擔心」不太容易區分。但有時預期性焦慮變嚴重會轉為預期性恐慌(anticipatory panic)。

  自發性焦慮(或恐慌)和預期性焦慮(或恐慌)有一個很大的不同。自發性焦慮通常發生於意料之外,到達頂點的時間很迅速,然後會逐漸緩和。通常在五分鐘內就會到達情緒的頂點,在隨後的一個或一個多小時逐漸地緩和下來。相反地,預期性焦慮是逐漸地醞釀──或只是單純地想像──一個害怕的情境,然後情緒很快地降溫。你可能在一個或一個多小時內一直「擔心自己快瘋了」,隨後卻因為忙別的事而忘了你的擔心。

  焦慮vs.焦慮疾患
  焦慮是現今社會中很難避免的一環。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情境是可以適當且合理的去反應焦慮的情緒,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對於面臨有可能失落或失敗的挑戰而沒有一點焦慮的話,那你可能有點不對勁了。本書可以被任何一個曾經歷過正常和普通的焦慮反應的人(換言之,就是所有人)所使用。它同時也是為那些正在對抗特定焦慮疾患的人所準備的。融合運動、呼吸技巧練習、放鬆練習、正確的日常營養習慣,加上留意自己的自我對話、錯誤的信念、感受、自我肯定和自我尊重,不管你正在處理的焦慮本質或程度如何,這些都能幫助你的生活減少焦慮並且更加均衡。

  焦慮疾患不同於一般日常、正常的焦慮,是因為它:(1)更強烈(例如:恐慌症發作),(2)持續更久(焦慮可能會在壓力的情緒過後仍持續數月之久),(3)導致干擾生活的恐懼。

  特定焦慮疾患的診斷標準已被美國精神病學會(APA)所確立,同時列在廣為人知的診斷手冊上,被許多心理衛生的專業人士所使用。這個手冊叫做《心理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 DSM-IV)。接下來有許多焦慮症的描述連同本章最後的自我診斷問卷都是以DSM-IV的診斷標準為依據。即使你的特定焦慮疾患或反應沒有符合DSM-IV裡的診斷範疇,這本工作手冊也可以幫助你。另外,如果你的反應完全符合其中一項診斷標準,你也無需過度擔心。在美國大約有百分之十五的人跟你有一樣的情形。


引自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7040&SNO=1794
行政院勞委會勞工抒壓健康網
原始資料來源: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Edmund J. Bourne著/劉鈺玲譯/焦慮與恐懼自我療癒手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mhkimo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